75年前,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反攻阶段。一支从白俄罗斯向波兰进攻的坦克部队中,有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指战员;在与德军的激战中,有一位东方面孔的“扁鼻子指导员”。苏联红军战士们叫他谢廖沙,但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毛岸英。

1922年10月,一个婴儿在长沙湘雅医院呱呱落地,他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毛岸英。毛岸英一出生就注定与革命运动分不开。他幼年时随父母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湖南等地,到处搬家,小岸英曾天真地对爸爸说:“咱家的房子是长腿的!”

1927年,上海爆发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屠杀。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儿子们在长沙县板仓一带坚持地下斗争。1930年8月,湖南省国民党政府发动了“铲共”“清乡”活动,10月中旬,杨开慧不幸暴露被逮捕,毛岸英兄弟和保姆陈玉英也一同入狱。11月14日,杨开慧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8岁的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
杨开慧牺牲后,经地下党多方努力,毛岸英兄弟被组织转移到上海,安顿在一个特殊的幼儿园——“大同幼稚园”。1937年1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从巴黎把毛岸英、毛岸青接到了莫斯科。经过革命的洗礼和生离死别的教育,年幼的毛岸英迅速成长。他在大同幼稚园里给二叔毛泽民的信里这样写道:“二叔,我现在对革命有新认识了,那就是像爸爸妈妈和你们那样,将来为穷苦大众干革命,才是人生的目标!”

毛岸英十分珍惜在莫斯科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他还在来莫斯科养伤的周恩来的启发下, 写了一篇长达3500字的《中国儿童在苏联》,并发表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上。1940年秋,毛岸英加入了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和国际儿童院所在的列宁区共青团区委委员。在苏联宝贵的学习时光里,毛岸英除了刻苦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父亲寄给他的哲学著作。在父亲毛泽东革命精神的引导下,青年毛岸英迅速成长,并投身革命实践。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国侵略战争。毛岸英和千千万万的苏联人民一起,投入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他们办起了小作坊,自制燃烧弹,镟炮弹壳。他们还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挖反坦克壕。为了能直接上前线作战,毛岸英还用俄文给苏联最高统帅部和斯大林同志写信,表示他的决心。后来,他如愿以偿,先后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加速班、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学习。毕业后,毛岸英作为红军坦克连指导员,足迹踏遍了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1943年1月,毛岸英被接纳为光荣的联共(布)党员(1946年回国后,直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的老师娜佳所作的入党鉴定是:“政治觉悟高,学习好,劳动好,革命精神饱满,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志向,可以入党。”

在苏德战争结束前夕,毛岸英奉命回莫斯科,受到了斯大林的亲切接见,并送给毛岸英一支手枪,作为留念。并且勉励毛岸英说:“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谁知毛岸英不愿意了,他告诉斯大林,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
1945年底,毛岸英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国后,虽然与在苏联的生活条件有很大差别,但毛岸英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过问下,他还来到离延安城南15里的吴家枣园当农民。他跟着“老师”们学习各种庄稼活,开荒、赶骡子送粪、播种,样样都干。1947年,毛岸英赴山西、冀中、山东地区参加土改工作,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北京亲自为岸英举办了一场简单朴实的婚礼。岸英穿着日常的工作装,思齐只有脚上布鞋是新的,新房是机关普通宿舍。没有轿车迎送,大家送了枕头套、枕巾、毛巾一类的日常用品。毛泽东只请了五大书记和他们的夫人,李富春夫妇,还有身边的当值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喝了葡萄酒。 毛泽东送给长子的新婚礼物是一件自己穿过的旧呢子大衣。 他当着众人的面说: “我没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旧是旧了点儿,白天岸英可以穿上挡挡风,晚上可以盖在被窝上取暖。” 这番话令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从湖南回到北京,毛岸英与父亲彻夜长谈了一次,表达了想要参军入朝的心愿。临行前,父亲对毛岸英说: “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在后来的朝鲜战场上,毛岸英也牢牢记住了父亲说的这句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战争迅速打响。10月25日和11月25日,志愿军迅速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役。

1950年11月25日,敌人侦测到总部所在的大榆树附近电报信号频出,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毛岸英与作战参谋高瑞欣未能及时逃脱,不幸葬身火海,时年28岁。在毛岸英牺牲的当天,彭德怀即向中央军委专门作了汇报,短短的电文,竟写了一个多钟头。

1951年初的冬天,彭德怀在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战况,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是第一位报名加入志愿军的战士,毛泽东亲手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彭德怀手中,彭德怀担心毛岸英的安全,并不同意,毛泽东却道:“我替岸英求个情,让他去战场历练,岸英会说俄语和英语,你在战场免不了要和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就让他去!”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生前从来没有因为主席长子的身份享受过特殊照顾,相反,他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席常对他说:“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

岸英牺牲后,周恩来总理曾以报告的形式向毛泽东提出应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看到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录《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记录了战争开始以前的一件小事:1950年,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毛泽东决定送儿子毛岸英出国参战。江青和其他一些同志都曾劝阻毛泽东,说岸英在单位里负有重要责任,离不开,不要去参战了。毛泽东讲了应该去的道理。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那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经毛泽东同意,毛岸英烈士和千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的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多年后,毛泽东也向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谈了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前线,他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整理毛主席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这26年里,毛主席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这只是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

197653,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个数字,这是志愿军指战员生命组成的数字,重如泰山。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近几年,一批批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魂归故里, 而在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毛岸英长眠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青山绿水间,那里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驻地。他和他深爱的革命解放事业,永远联在一起。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http://www.mzdw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