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八月十八日
横槊赋诗意气扬(罗),
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畴墓(毛),
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出自《毛泽东思想研究》1914年第4期。其中的“魏都”指三国时魏国的京都,在今河南许昌城东五公里外的地方。“自明本志”指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下发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当时,汉献帝加封他阳夏、柘阳等三县共两万户,他上表退回三个封县,并下了这首文笔雄伟的手令,以表其态;“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西畴墓”指曹操葬于高陵的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铜雀”指建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的铜雀台。杜牧《赤壁》中有词句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918年8月,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诗中表达出毛泽东对曹操的钦佩之意。
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读史时多次点评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苏轼曾经在其《前赤壁赋》中浩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当时,两位凭吊魏都的时代学子,意气风发,思接千载,面对魏都之破败,想当日之雄风宏志,也似于苏轼产生了同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