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发布时间:2021-03-22        文章来源:        浏览:650
 西江月·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秋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7年7月号,是在一篇邓叙萍撰《读毛泽东诗词的一点感受》的文章提到的。

      西江月:词牌名,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教坊曲,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东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领导农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一支工农革命军。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一带举行武装起义,遭到敌人围击。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诗的“匡庐”代指江西。“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三个团,于1927年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尽管只有短短的50个字,却真实地再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具有诗史价值,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秋收起义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南郊宾馆(山东大厦)

联系电话:张先生18505410955 马先生13305317362

技术支持:山东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27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