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露实情
京剧《四郎探母》的故事情节大体是,杨家四郎杨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国掳去,为不辱杨家名声,将“杨”字拆开,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一时思母之情骤走。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但因四郎向铁镜公主发誓一定北还,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萧太后因四郎盗令箭私去敌营欲施斩型,但在铁镜公主等人的苦求之下将四朗赦免。

辞妻离去
在京剧中将上述故事分为坐宫、盗令、别宫、出关、巡营、见弟、见母、见妻、别亲、回关、斩辉等十二场,但也许是觉得见到前妻孟氏后再离开,有些过分残忍,省京剧院演绎的这场《四朗探母》省去了“见妻”这一场。

兄弟相见
整出剧前后用时两个半小时,剧情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自一开场,观众的情绪就被调动了起来。特别是当四郎唱到“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珠泪不干”两句时,很多人感同身受地流下了眼泪。

跪拜母亲
戏中的杨四郞失落番邦一十五载,但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大宋人。他在面对曾经的故土和有再生之德的第二家乡、自己的亲人和现在的爱人、孩子之两头只能选一头的难题时,做出了一个普通人的选择,反映了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当听老母要来前线时,他不顾杀头的危险向公主吐露真情,又求公主帮他盗取令箭。当见到母亲、发妻和兄弟亲人之后,虽然难以再次别离,但没有忘记对铁镜公主“五更一定回来”的承诺,再次冒着被杀头的风险返回辽国。他思念亲人,他遵守誓言,应该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萧太后动怒
不过,如果从忠、孝角度来看,杨四郎未能为国尽忠,也未能母前尽孝,算不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人物。如果想要四郎的形象高大起来,可以把剧情改为四郎探母返回后,和铁镜公主一起用尽各种办法劝说萧太后与大宋合谈,最后放弃战争,奔向和平,四朗也能够一家骨肉团圆。而且,如果这样,代表大宋和谈的只能是佘太君,剧末就可以突出两个老旦,让她们为和平之事赛一赛嗓子了。

演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