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让他的一个叫漆雕的弟子去做官,即“子使漆雕开仕。”由于孔子的教育方针就是“学而优则仕”,让学业已成的弟子去做官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一般来说,弟子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很高兴。但是漆雕却说:“吾斯之未能信。”也就是漆雕以“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的说词,直接回绝了老师让他出去做官的建议。
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按道理孔子应该不高兴才对。但《论语》却记载说:“子说。”也就是孔子被拒绝了还很高兴。为什么如此?因为,孔子看到了自己的学生比学到知识更可贵的品德——自知之明。
在孔子看来,“自知”比“知人”更困难。因为“知人”虽难,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站在比较客观的位置上,用很多手段去考察,如托付一些事情让某人去做,以此看他的能力;告之以秘密,考验他口风是否牢靠;让他饮酒过量,了解他自持能力如何;惹他发火,看他的容人之量;利用女色引诱,看他品行是否端正;用钱财测试他的义利取舍……但是,正确认识自己,不仅需要很强的“自省精神”,还要时刻让自己保持客观。这两点都很困难。
至于“自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表示:“自省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为什么困难?因为要承认自己的缺点。为什么残酷?因为要否定自己。心平气和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拿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会心平气和、不偏不倚了。
至于客观,一般人更做不到。古有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当他突然和另一个美男子比美时,他的妻、妾、宾客都说他更美。但当他见到那个美男子,再照照镜子,发现自己比起人家来差远了。他分析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从这个例子中来看,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仅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和要有“镜子”帮助自己看清自己,还要有一种承认自己不如他人或自己不好的勇气!每一条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何况要全部具备!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自省”和“客观对己”都非常难,所以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为困难。
但再困难也必须要认清自己,否则就会做出错误之事。就像一只狐狸,它早晨起来欣赏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头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是正午的时候太阳照到头顶的时候,它再次看看自己的影子,于是说:“一只老鼠就够了!”
不想做一只认不清自己的“狐狸”,就要“自知”。也唯有“自知”,我们才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整、精彩的人生。正因如此,当孔子看到自己的弟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候才会很高兴。